研究数据显示
30%的癌症由吸烟行为引起
我国每年约100万人的死亡与吸烟有关
吸烟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
吸烟和二手烟问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
为营造文明、洁净的校园环境
了解吸烟和接触二手烟的危害
留意学校禁烟区域标识
珍爱生命,请勿吸烟
吸烟的常见危害
1
肺部疾病
香烟燃烧时释放38种有毒物质,主要有焦油、一氧化碳、尼古丁、二恶英和刺激性烟雾等。焦油对口腔、喉部、气管、肺部均有损害,焦油沉积在肺部绒毛上,可以破坏绒毛的功能,使痰增加,使支气管发生慢性病变,引起气管炎、肺气肿、肺心病、肺癌的产生。
2
心血管疾病
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使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,造成相关的高血压等疾病。吸烟使冠状动脉血管收缩,供血量减少或阻塞,造成心肌梗塞。吸烟使肾上腺素增加,引起心跳加快,心脏负荷加重,影响血液循环,导致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猝死综合症、呼吸功能下降、中风等20多种疾病。
3
吸烟致癌
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,全球三分之二以上肺癌死亡由吸烟所致。在家中或工作场所接触二手烟雾也会增加罹患肺癌的风险。戒烟可降低肺癌风险:戒烟十年后,肺癌风险可降至吸烟者的一半左右。
4
智力危害
吸烟可使人的注意力受到影响。有人认为,吸烟可以提神,消除疲劳、触发灵感,这都是毫无科学道理的。实验证明,吸烟严重影响人的智力,记忆力,从而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。
5
空气污染
烟草烟雾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室内空气污染形式,它含有超过7000种化学物质,其中69种已知会导致癌症。虽然烟雾可能是看不见和无味的,但它可以在空气中徘徊长达五个小时,使那些接触者面临肺癌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肺功能降低的风险。
戒烟的益处
戒烟的获益,从戒烟那一刻就开始了。研究表示——
●戒烟20分钟:机体不断努力代谢掉吸入的尼古丁,使血压、心跳恢复正常水平;
●戒烟2小时:一支香烟中含有的尼古丁才会在我们的身体里“消失”,吸烟者会感到烦躁、困倦且容易打哈欠;
●戒烟8小时:体内CO、血氧水平趋向正常;
●戒烟12 小时:血液中的CO浓度降至正常值;
●戒烟24小时:CO将从肺部排出,使呼吸功能得到改善;
●戒烟48小时:手脚血液循环、嗅味觉能力明显改善;
●戒烟72小时:肺活量开始增加,呼吸较轻松;
●戒烟2周:肺功能改善约30%;
●戒烟9个月内:咳嗽、鼻塞、疲劳、呼吸困难减少,体能增加;肺内纤毛重生,控制黏液的能力增加,感染减少;
●戒烟1年, 心脏病发作风险减半;
●戒烟5年:患癌几率大大降低,患心脏病危险性显著下降;
●戒烟10年:患肺癌几率可下降至近乎从不吸烟人群,癌前细胞被替代,其它与吸烟有关的癌症患病率减少;
●戒烟15年:心脏病、中风等发病风险降至接近非吸烟者。
如何科学戒烟
培养戒烟意识,主动戒烟
多掌握一些吸烟严重危害健康方面的知识,明确戒烟的好处,如戒烟后数周内,呼吸道咳嗽和有痰的症状就会明显减少或消失。认识到吸烟的危害,培养起主动戒烟的意识,既能让戒烟事半功倍,也是对家人、对自己的负责。
逐渐减少吸烟频率
在戒烟初期,不要突然停止吸烟,而是逐渐减少吸烟的频率。这可以让身体逐渐适应没有烟草的情况,减少戒烟时的戒断症状。
打造无烟小环境
拿走身边的香烟及吸烟用品,如烟灰缸、打火机等,在家里和身上不要放香烟,创造一个无法自由吸烟的环境,可以减少吸烟的欲望和机会。向家人、朋友与同事宣告自己的戒烟大计,请他们协助达成目标。
寻找烟草替代品
烟瘾来时,可做深呼吸,或咀嚼口香糖、棒棒糖、果干等低卡零食代替,不至于太想抽烟。
转移注意力
在戒烟期间,尽量找些其他事情来做,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,如听音乐、运动、阅读等。这可以减少烟瘾的发作,帮助控制情绪。
平衡饮食与运动
坚持少量多餐与清淡的饮食原则,抽时间运动,能减轻哈欠连连、精神不佳的戒烟症状。
为树立和展现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,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,创造“雅和真亲”的校园环境,我们倡议:
1.珍爱身体健康,自觉远离烟草。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,为了身边朋友的身体健康,请正在吸烟的您主动戒烟、控烟。
2.树立控烟意识,营造无烟校园环境。坚决不在室内区域、部分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(百草园、博物馆、校门诊部、体育场馆等)吸烟,遵守《上海中医药大学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》,维护师生良好形象,给身边人创造一个清新、健康、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。
3.加强自我管理,互相监督提醒。从自身做起,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,主动维护文明、绿色的校园环境,及时劝阻和制止他人违规在校园公共场所吸烟的行为。
4.倡导文明健康,加强宣传引导。提高防控烟草危害的意识和能力,树立“远离烟害,人人有责”的观念,主动宣传烟草危害知识,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活行为。
老师们、同学们,构建无烟校园环境,需要我们共同行动!从我做起,从现在做起。通过大家一起努力,让教室、寝室、食堂等公共场所不再乌烟瘴气,让烟蒂、烟盒在校园销声匿迹。拒绝烟草烟雾危害,共建文明清新校园。
图文来源于网络
扫码关注我们
上海中医药大学丨后勤服务大厅